Ö(°㉦°)Ö ※ Schedule

2009-03-12

第八回:本性畢露

啟發教育:
教初學者,教練首先要安排一些適合其程度的路線,讓學生去爬(啟);在爬的過程中,只要不超出安全的範圍,必須任其自由發揮(發);待其本性已全然流露後,再加以指導(教);當技巧已經熟練,再慢慢培養其內在力量,期能獨立自主的不斷成長(育)。

有很多教練,根本不給學生有啟發的機會,一開始就教他所謂正確的方法,使學生永遠失去自我完成的機會。

初級岩訓應該找最有教學經驗的教練來教,因為剛開始爬岩的學生,吸收力最強,不管給他甚麼,大部分都會無條件接受。如果開始接受了錯誤的觀念,以後就很難再改變了。而在中、高級訓練時,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判別能力,大慨知道那些是對的,那些是錯的,此時就算教得不對,以後要更正過來,也容易多了。

填鴨教育:
在學生未充分嘗試前,馬上給予原則性的提示,會減少其發現的樂趣,降低其創造的能力。若更進一步地,點明每一步的動作,讓他很容易就能完成路線。表面上滿足了他的成就感,延續了他的興趣。其實教練已經在無形中給了學生一個觀念:路線超過自己的能力時,也要藉助別人的力量,甚至不擇手段(如吊在半空苦苦糾纏,遲遲不肯下來)去完成它。除了因此而失去了創造性之外,以後還會依賴公式,不敢挑戰新路線。熟的路線能力很強,但On Sight新路線,需要展現創造力的時候,就不行了。
其實,無論是新手或老手,無法攀完整條路線是正常的,因此而來的挫折感,是教練給的。絕對不要輕視,教練潛移默化的力量。如果一開始就讓學員量力而為,知所進退,以後才能培養出正確的人生觀。
 
製造問題:
在學習的過程中,教練要製造適當的問題,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。
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其能力,最好比他目前能做的,再稍微難一點,令學生覺得只是差一點點,那才會斷續努力。能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,比為學生解決問題難太多了。而且能把技術忍著不告訴學生,能耐心等待學生自已去發掘,並適時指出正確方向的教練,才是好教練。

有創意的教練,才能教出有創意的學生。
 
學生發問:
有些問題可以回答,有的可以不回答,甚至不能回答。
因為沒有做過的事,空談理論是沒用的。任何回答都必須符合學生已有的經驗,才會有效果。否則只是教練講得高興,學生聽得茫然,似懂非懂,後患無窮。〔人之患,在好為人師〕為人師者,必須壓仰自己的發表欲,不可以把得來不易的經驗,一下子都教給學生,以自己的經驗代替(甚至是抹殺)學生的經驗,使學生不能親身去經歷,去體驗。不要忘了教育過程,必須循序漸進,才能根基穩固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