Ö(°㉦°)Ö ※ Schedule

2009-01-20

第三回:命運與修養

很多人不相信命運,認為一切都掌握在自已的手中,只要努力,沒有做不到的事情。也有人很相信命運,以為冥冥中自有定數,不可強求。其實這都是迷信,一個太積極,當作自已無所不能;一個太消極,以為努力根本沒用。

其實,在我們的生命中,有一部份是不能改變的,那是先天條件,叫做命定。有一部分是可以變的,那是生活軌跡,叫做運程。接受自己先天能力,就是認命(認清自己的生命);時時改進對外的表現,就是修養。凡事但求盡其在我,成敗者,時也! 命也! 不必計較。

一.命定先天條件不可強求改變,也不可以當作成敗的藉口。

形體已定

有人爬不上某些路線,就說那是身材的關係。不是抱怨手太短,就是身體不夠高,所以才爬不上去。其實,那是對自己的生命,沒有認識清楚。

認清生命

我們可以了解原則:這一步矮的比較有利,那一手高的才吃香。但不要輕視別人「有什麼了不起,不過比我高,所以才抓得到;他能橫渡過去,那是因為他矮,沒什麼! 」不要為了平常比你差的人,爬上一條路線,而你沒爬上,因此而生氣。為了爭一口氣,為了嬴回面子,或在岩壁上苦苦糾纏,不願意下來;或替自已尋找藉口,不是我不行,只是………。

發揮所長

與人比較,就會爭強好勝,就會用身材作為藉口。其實,我們可以把攀岩純粹當作是自我的磨練。遇到適合自己身材的路線,就盡情去發揮;若爬得順暢,就好好享受,不需要沾沾自喜,到處宣揚。遇到不適合自己身材的路線,就努力去克服;就算爬得不順,也不必抱怨。其實那正是體驗道理與技巧的最佳時刻。(爬得順,表示都在用已經熟練的技術;爬得不順,表示遇到有所欠缺的部份,要進步就要掌握現在。)攀岩重在發揮,而不是鬥爭;要互相切磋,不要互相對抗。

接受事實

雖然與生俱來的各種條件,很多未如己意,但既已生而為人,就算無法變成猴子,也勉強能在岩壁上爬來爬去,也已差強人意。人必須學著去認命,去認清這獨一無二的生命中,已然存在的各種優點與缺憾,誠心接受。

假如做不到以上的要求,而整日怨天尤人,那如何做修養的功夫呢?恐怕是修練越勤,為害越深。

二.運氣配合外在環境,發揮內在氣勢;盡力而為,不逞一時之快。

變化無常

環境的變化,很多不是事前可以掌握的;而個人的狀態,有起有伏,更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顛峰。

隨機應變

平常要多觀察路線,培養破解能力。若上了岩壁之後,發現不能用預期的方法來爬,也要能隨機應變,馬上作出正確的判斷。觀察路線與實際攀登,必須要互相印證。要培養這種能力,必須經常「On sight」新路線;只有On sight才能訓練立刻的反應。

盡力而為

On sight除了要考慮路線的難度外,更要了解當時身體的狀態。平常不要爬到筋疲力盡,或做出超過個人極限的動作(但是這麼多人在看,死也要爬上去:身不由己呀! )如此不單不會進步,反而會傷害身體,減短攀岩的生命。這不是叫我們接受命運的控制,相反地,是由我們來控制它們。

不逞一時之快

有人從不注意身體的變化,總是想做就做,以為昨天可以,今天一定沒問題。其實人的生命力,時高時低,時強時弱,無時無刻不在改變;但人的感覺,就像大海中的小舟,很難了解海水的起落。所以不要因為偶而爬上一條得意的路線,而高估自己的能力;或者己經感到吃力(快要受傷),仍拚命死撐。偶而爬得好,就意氣風發;表現不佳,馬上憂懷喪志。那情緒就會完全受到運氣所左右,而不能控制了。

自我調整

其實,「運氣」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;雖然不可強行改變,卻可以適當地調整。人餓了不得不吃,吃得再飽也會再餓。但可以調整什麼時候吃,什麼時候不吃。

配合環境

一年當中,可把生命力調整在夏天或秋天時最強;因為那時候天氣穩定,爬的機會最多。也可以調整到每週六,日。當然,根據比賽的時程來安排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平常練習,可以選擇當天狀況最好的時候,去爬重要的路線;或比賽當天,把一日最好的狀態調整到出場時。當然,生活上很多事情,也可以如此安排(看第六回:心無二用下)。

三.修心去蕪存菁,面目一新。

人的根本是天生的,不能改變的。但有些想法及對外的表現,是後天形成的,是可以修改的。

1. 想法:

要明白心中的想法,必須要多注意自己平常攀岩的每一個動作。為什麼會想到用這個姿勢? 為什麼要側身? 為什麼左手會抓右邊,而右腳卻踏左邊? 為什麼心跳會突然加快,全身冒汗? 為什麼會猶豫不決,等墜落後又後悔? 剛剛要是用這個姿勢就能爬上了,為什麼現在才想到? 或早已想到,卻不敢馬上去做?

On Sight

你必須在On Sight每條路線後(不是On Sight不算,註1),立刻從頭細想整個攀登過程,找出好的,與不好的動作。更重要是找出原因,也就是做這個動作前的一瞬間,你為何如此做,或為何不做。是技巧不夠,根本想不到? 還是想到不敢做? 是有危險(支點不好,確保者不專心....)所以不敢? 還是習慣性的不敢? 如何對自己提出問題,與解決問題,剛開始會很困難,覺得千頭萬緒,不知從何想起。但是,若你能堅持下去,很快地(也許不出幾個月),就可以突破瓶頸,掌握到基本的竅門,而輕鬆很多。

比賽

如果參加過比賽,那一定感受過現場的壓力。壓力容易使人失常,無法表現出練習時的實力。原因很多,最重要的一項,就是不能自我控制。內在情緒的穩定,外在肌肉的柔軟(不是伸展的柔軟度),心跳呼吸的頻率,這些都互為因果,必須平常多加注意。

其他

為什麼有時候墜落會感到生氣,不甘心,或鬱卒?因為有人爬上,而你沒爬上?還是你平常可以爬完,今天卻爬不完?有時候該休息了,仍然不怕受傷而繼續爬?因為有人在看,或快要比賽了?同一條路線,有時爬得上,有時爬不上? 可能是體能不同,更可能是心情不同?

以下來討論一下真正的原因。

2.成因:

學習

人很多想法,都是由後天的教育與經驗所形成的。而在學習攀岩的過程中,也會慢慢養成一些習慣的動作,或判斷的方式。

被動學習

因為剛學爬岩的人,不知如何選擇,只能對教練言聽計從,難免學到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技術,以及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。

主動學習

如果不常常反省,檢討,而只跟著習慣去做,那雖然你的體能不斷地加強,技巧也越見圓熟;可是,你對它們(體能與技巧)的駕御能力,卻無法跟著提昇。

3.改變:

既然習慣可以慢慢養成,當然也可以慢慢去除;但最難就是持之以恆。爬岩也一樣。想增加柔軟度,卻做一天停兩天,效果自然有限。雖然知道很多體能鍛練的方法,但一下子每天苦練,突飛猛進;一下子鬥志全消,一落千丈。原因很多,可能天氣不好,可能工作太忙,也可能雜務纏身。但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,經常為一般人所忽略。

重視外在目標:

把鍛練視為手段,當作不得不做的苦工,那當然做不久了。每次比賽前,岩場就會出現很多人苦練;比賽結束後,人都不見了。

沒有計劃:

想到就做,或練太多,或練太少,暴起暴落。要改變,可先做下列兩點:

成為習慣:

任何事情,要產生持久的影響力,必須養成一種習慣。習慣就像吃完飯吃水果,穿了鞋就綁鞋帶一樣自然。如每天洗完澡,馬上做20分鐘伸展操;或每天飯前一小時做體能。定時定量(當然要視當時身體狀況,加以調整)自然不易中斷。

認清目標:

其實自我(身心的)鍛練,本身就是一種目的;外在的名利(比賽,獎金,5.X,以及別人的掌聲...)都只是一種手段,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,用來幫助你,提醒你,及鞭策你的工具而已。只要能活在當下的感覺,不再為了某個外在的目標,而把其他所做的一切,當作追求的手段。那我們從自我鍛練,參加比賽,追求 5.X+1,及得到(或失去)別人的掌聲的過程中,都應該可以保持快樂的心境。

四.養性 真情流露,歡喜自在。

人的個性,差不多在三歲前就已決定;而攀岩者在岩壁上攀登的風格,也可能在幾次的攀登中便己形成(也許就在第一次)。個性跟風格一般是不會改變的,但卻很容易被慾望所扭曲,而變得面目全非。

尋回真我

常常靜下心來,把從前攀岩的經歷,從開始到現在,慾望如何在心中一個一個的升起? 每次慾望由升起到被滿足(或至今仍未滿足)的過程中,我的想法或做法,如何改變? 如何調整? 如何適應? 慢慢就可以再看見,剛學攀岩的時候,那個原來的我,是何等模樣。

流露真情

當你找到自己未經扭曲的本來面目(不容易呀! 可能要花好幾年的功夫),才能對外界的剌激,作出發自內心的真實反應。而平常生活的情緒,會變得很穩定,不會經常波動,或大起大落。

歡喜自在

也許在別人眼中,你跟以前沒什麼兩樣。但是,你可以感覺到,那些莫明的壓力已經消失了。從前也許因為某條路線一直爬不上,或因為某個人一直爬得比你好,要不比賽失常沒有拿到名次,心中就會生起失落,怨恨,憤怒,不滿或忌妒等等的感覺,增加不少的負擔。現在認清了真正的需要,5.x 就不再是追求的目標,而只是一個用來互相討論與參考的標準而已;而別人的看法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。攀岩時種種的不如意,慢慢被歡喜,自在,滿足,欣賞,與感激所取代。爬岩再不是那麼痛苦的事了。你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,再不受別人,或岩壁所控制。

至於要如何調整與安排自已的狀態,請看第四回 [運氣發功]

註1:
只有在On Sight的時候,才能有最好的修練。爬己經爬過的(不管有沒有爬上過),或先看別人的動作再去爬,都失去了最好的效果;因為沒有了創造性。爬過的路線當然可以再爬,好處也不少。不過有新路線,當然多爬新路線。
可是平常練習與真正面對考驗是不一樣的:練習時,只需要體力好,技術夠,就足以應付。但當你要 On Sight Leading 一條新路線的時候,那情緒就變得很重要了,甚至成為決定性的因素。

也許有人問:為什麼一定要 On Sight 及 Leading ? 為何不能只爬
Top-Roping 或 Bouldering? 其實只要你爬得開心,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。

上方確保的主觀成份較多,因為有沒有靠繩子幫忙,很難認定(不管有無拉緊,至少在心理上有所幫助);On Sight Leading就客觀多了,所以比賽幾乎都以此為標準。人對自己的評定總是比較放鬆,只取好的表現,而忽略壞的;而客觀的評定,就會比較嚴格。人必須先自我肯定,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,如果連自己都認為做不到,沒有半點夢想,那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;可是,如果走得偏了,就可能太過於自我。相反地,一味向外追求別人的肯定,完全以客觀標準為標準,那等於把高樓建於沙地上,到頭來也將會一無所有。所以主觀與客觀的認定同樣重要,不可偏廢。也就是說,不要以為只有 On Sight Leading才夠格,也不應該只滿足於熟識的路線。

沒有留言: